產品知識
工業機器人前景解讀
發布日間:2015-10-07 13:05:47 瀏覽次數:22
9月29日,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發布了《中國制造2025重點領域技術路線圖(2015年版)》,技術路線包含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產業、*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、航空航天裝備、海洋工程裝備及*技術船舶、先進軌道交通裝備、節能與新能源汽車、電力裝備、農業裝備、新材料、生物醫藥及*性能醫療器械十大重點發展領域,將成為未來企業決策參考,并有助于市場資本進入相關領域,進一步促進上述領域和制造業的全面發展和升級。
技術路線的出爐意味著中國制造2025不再是一個寬泛的概念,而有了具體的實施措施。勞動力成本上漲壓力下,隨著中國制造2025穩步推進,智能制造成為發展新趨勢,生產線上“機器換人”場景將成為主流,這為工業機器人產業帶來了發展機遇。
工業機器人指的是能在人的控制下智能工作,并能**替代人力在生產線上工作的多關節機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機器裝置。工業機器人往往應用于汽車制造、電子、橡膠塑料、軍工、航空制造、食品工業、醫藥設備與金屬制品等領域。在我國,汽車工業應用比例*大,達38%。
我國是工業機器人消費大國,從2013年其就連續兩年成為全球**大工業機器人消費市場。前瞻產業研究院提供的《2015-2020年中國工業機器人行業產銷需求預測與轉型升級分析報告》顯示,2013年是我國工業機器人發展元年,這一年國內工業機器人銷量為3.69萬臺,同比增長36.52%,購買量占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的五分之一。2014年工業機器人銷量超過57000臺,同比增長54%以上,約占全球銷量的四分之一。
不過,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,面臨的壓力也逐漸增加。一方面,我國工業機器人從基礎原創性成果到研發產品之間斷層嚴重,成果轉化率和產業化率不*,嚴重制約了自主機器人與自動化裝備產業的發展;另一方面,機器人產業是一項投入大、研發生產周期相對長的產業,而國內本土工業機器人產業在這一點上有所欠缺。
以核心零部件為例,目前,國內工業機器人的核心零部件70%以上依賴進口,進口成本已占總成本的40%以上,在汽車、電子等*端產業的應用,幾乎完全被國際品牌壟斷。這需要國產工業機器人廠商不斷提*技術,加大研發水平,早日擺脫國外機器人品牌對中國工業機器人消費市場的控制。
考慮到目前全球制造業工業機器人密度為55,而中國工業機器人密度僅為21,遠低于日韓德美等發達國家,以及智能制造背景下,“機器換人”政策不斷落地,未來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還有**的增長空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