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品知識
我國推動智能制造的瓶頸
發布日間:2015-09-28 17:11:58 瀏覽次數:22
我國工業化起步晚,技術積累相對落后,先進技術的產業化能力也與發達國家存在顯著差距,致使國產智能制造產品和系統的發展同時面臨技術和市場的瓶頸。
關鍵零部件受制于人,導致國產智能制造裝備價格倒掛,缺乏競爭力。以智能制造*核心的裝備——工業機器人為例,目前我國精密減速機、控制器、伺服系統以及*性能驅動器等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大部分依賴進口,而這些零部件占到整體生產成本70%以上。其中,精密減速器75%的份額被日本壟斷,國內*價購買占到生產成本的45%,而在日本僅為25%,我國采購核心零部件的成本就已經*于國外同款機器人的整體售價,在*端機器人市場上根本無法與國外品牌競爭。絕大多數國內機械零部件企業都只能生產低端產品,不能夠滿足*端智能裝備產業發展的要求,而這些產業的升級遠比組裝裝配環節的制造業要困難得多,需要的時間也更漫長。短期內,我國智能制造裝備產業的發展仍然需要采購國外零部件,但必須降低進口部件采購成本,實現采購渠道的穩定和多元化。
軟件系統發展滯后。長期以來,我國重硬件制造、輕軟件開發的思維十分普遍,智能制造裝備生產企業的軟件技術積累嚴重不足。智能制造基礎軟件系統的開發仍十分匱乏,國產數控機床、機器人等*端產品還大量使用國外軟件系統,在跨國公司布局智能制造裝備模塊化生產和操作系統研發時,我國的智能制造裝備產業將面臨基礎操作系統缺失的風險。
跨國公司壟斷勢力擠壓國內企業發展空間。當前,全球智能制造產業的壟斷勢力已基本形成,雖然我國成為全球*大的智能制造裝備的需求市場,但70%以上的市場份額被幾家國際巨頭所占據,*端市場的90%依賴進口,國內還沒有一家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智能制造企業。近年來,隨著我國工業機器人等智能裝備市場的增長提速,跨國公司加快了在國內的戰略布局,以合資或獨資形式在我國經濟發達地區建設工廠,雖然對帶動我國智能制造產業的發展和技術進步起到一定的作用,但同時也進一步擠壓國內自主品牌企業的市場空間。